Toggle Menu
贝博app体育下载安装: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共赴春天的盛会!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住黔政协委员赴京参加两会侧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共赴春天的盛会!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住黔政协委员赴京参加两会侧记

时间: 2024-03-05 14:26:21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也是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和住黔全国政协委员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履职答卷,彰显了新时代代表委员的使命担当。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开好今年的全国两会,意义十分重大。

  为开好本次会议,赴京前,代表委员们深入基层调研走访、认真撰写建议提案,作了充分准备。大家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履职、担当尽责,共商国是、共谋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建言献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时值草莓上市的季节,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街道中箐村,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草莓大棚内一派忙碌景象。

  “近期低温天气频繁发生,要做好大棚防寒保温工作,适当降低开棚高度和减少通风换气时间。”大棚内,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瑶正在给务工的村民讲解低温天气下草莓种植的应对方法。

  “草莓博士”是当地村民给李世瑶的亲切称呼。2017年,李世瑶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留校做了1年科研后,选择了回到家乡创业。2019年他在中箐村成立了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力于研究、示范和推广山地高效农业技术及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六盘水市地处乌蒙山区,面临土地资源“高、少、碎、瘦”、河沟水资源难以利用、劳动力资源紧缺等明显问题,传统农业效益低下。

  传统农业路子走不通,李世瑶把发展思路转到了特色农业上,结合“凉都”特殊的气候、土壤、环境,他创新种植模式,示范和推广“山地优质冬小麦—夏鲜食玉米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和“山地春糯玉米—秋洋芋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季变两季。“冷凉山区土豆增产、增效技术”,实现土豆提前一个半月上市,抢占市场先机。

  2023年是李世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一年,他有了很多新的收获和感悟。李世瑶表示,“无论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还是全国人大代表,我都没有忘记‘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开阔农民的视野,鼓起农民的钱袋子’这一初心。”

  同样来自基层,全国人大代表,黔西市雨朵镇党委书记付庆梅一直怀着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让村子产业兴起来的美好愿望。

  2015年,雨朵镇开始发展韭菜种植产业。由于种韭菜投入低、易管理、效益高、风险小,平均每年可收割4次,韭菜慢慢的变成为村民们选择种植的主要作物。直至2020年付庆梅担任雨朵镇党委书记时,全镇韭菜种植规模已达到2000亩。为更好地发挥产业效应,她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拓宽销售渠道。

  付庆梅开展大量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在田间地头学知识、在产业一线察实情,在群众身边送服务。通过走访专家询问发展建议,她了解到韭菜产业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商业前景。

  付庆梅号召村民们逐步扩大韭菜种植规模,采取“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建立冷库、制冰厂、果蔬分拣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等配套设施,打通了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销售各环节。同时,雨朵镇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主动对接大湾区蔬菜市场,成功申报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通过这一些年的发展,雨朵镇的韭菜种植户近600户,面积达5000余亩,韭菜成为当地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初春时节,雨朵镇里的韭菜正迎风生长。田地里、屋檐下,一张张喜悦的笑脸彰显着如花儿般的幸福生活。对付庆梅而言,这些笑脸是播种季洒下的“希望种”,是春天里最动人的景色。

  景亚萍委员(左二)到长顺县广顺镇石坂村调研村级基础数据填报情况。何佼阳 摄

  住黔全国政协委员,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聚焦怎么样更好利用大数据解决基层工作面临报表种类多、内容重复报等问题,走访了全省6个县、17个村寨,与村级网格员等群体面对面交流。

  “相较于以前,我们现在填报数据的工作量明显减少。例如,许多村里种植养殖产业的统计数据,我们不再反复填报,只需要在我省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平台填报后,就能实现共享。”

  全国两会前夕,景亚萍到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调研村级基础数据填报情况,与石板村统计员唐燕红交流了解情况。

  “如何实现数据共享来为基层减负,这是我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重要提案。”景亚萍说,虽然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但是基层工作人需要填报的表依旧很多。

  “利用大数据为基层减负任重而道远。”针对调研发现的明显问题,景亚萍建议,加大移动应用整合力度和基层数据共享力度,建立基层采集数据审核机制,形成事前审批、事中填报、事后监督的闭环管理体系,从源头规范涉及基层数据采集,真正为基层减负。

  “我们贵州去年新增高等教育学位6.35万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迈入普及化阶段,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长期从事教育行业,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师范学院院长韦维对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感触颇深。

  2023年,在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针对乡村教师岗位结构性减少、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大等问题,韦维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的《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师范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提案》,得到了教育部的办理回复,教育部2024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推动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作为贵州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过去一年,韦维还充分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为我省教育系统党外干部100余人作了题为《坚守合作共事初心,立足本职履职尽责》的报告,学习宣传习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为了更好地在今年全国两会展现履职风采,韦维多次深入印江自治县等地易地扶贫搬迁点走访调研,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和问题,精心撰写了《推动数字教育赋能乡村老龄化的提案》。

  闭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积极履职,凝聚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的磅礴力量。

  今年是杨昌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两会的第7个年头。作为来自基层连任的代表,杨昌芹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履行好代表职责,提出更有建设性、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推动解决基层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用扎实的履职成果,交出一份合格的连任答卷。”

  6年来,杨昌芹领衔提出建议30多件,多次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履职学习……亲眼见证、亲身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蓬勃发展,杨昌芹倍感荣幸、深受鼓舞。

  2018年3月5日,杨昌芹走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讲述贵州赤水竹农通过赤水竹编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了赤水的竹编、努力奋进的贵州、自信开放的贵州、不断赶超的贵州。

  立足本职工作,聚焦基层基础,推动地方发展。“我的很多意见、工作灵感都来自基层群众的启发。”杨昌芹表示,不论是作为企业负责人还是全国人大代表,都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推广非遗、基层民意都是自己提建议的信息源。

  “提出更多接地气的好建议,让群众通过我的履职,真正体会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谈及即将开启的新一年代表履职之路,杨昌芹信心满满。今年全国两会上,她将围绕西南地区高速公路修建、生态产品价值、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建议。

  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广大群众。代表委员们时刻注意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真正把深入基层、倾听民意作为履职基本功。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农业界别政协委员,要保持敏锐的民生触角,主动走进群众,感知群众的所思所盼,原汁原味地反映民生难题、发展困境,不负期待、不负信任。”住黔全国政协委员,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杨松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身份如何转变,他始终关注着“三农”发展。

  在乡镇任职时,杨松发现家乡在农业发展上存在一些短板。为此,他多次走进田间地头走访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撰写“提升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案在全国两会后得到落地落实,这也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明显变化。

  “通过提案的办理,再回到我们的田间地头,我看到现在一些更为轻便、便于操作的农耕机械慢慢的受到群众欢迎。这些农耕机械的投用,有效提升了我们山地农业产业的效能。”去年11月,从大湾镇转任钟山区委办公室工作,让杨松有了更大的平台为发展献力、为群众服务。他表示,下一步在履职过程中会加强与农业界其他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邀请他们来调研,运用他们先进的研究成果推动地方发展。

  “履职的第二年,不变的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变的是推动乡村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强了。”跟去年相比,再谈及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鞠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感悟。

  比起刚当选时的忐忑,他在工作中逐渐变得从容不迫。“如何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多听听老百姓的想法”“常学常新、常悟常新、常用常新”是鞠履职的关键词。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就是要发挥下情上传、上策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人民群众的‘传声筒’。”鞠说这次参加全国两会,带来了“关于困牛山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4件建议。

  红色资源是困牛山的特色优势资源,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困牛山的红色故事,健全困牛山红色产业链,高水平发展村集体产业,满足村民物质需求并提升其精神追求,一直是鞠思考的重点。

  履职以来,鞠带领村民热情参加困牛山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引导党员群众热情参加乡村治理,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同时,先后前往山东、云南以及省内的红色文化景点、民族村寨等地考察学习好经验、好方法,以此来拓展延伸困牛山的红色产业链,探索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美丽村庄,实现困牛山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目标。

  “人大代表既要当好代表群众的‘知心人’,也要当好引导群众的‘带头人’。”鞠表示,人大代表不是一种简单的身份象征,而是一份使命与担当。“在今后的履职过程中,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充分的利用困牛山村自身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慢慢地加强村级产业‘造血功能’,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新的一年,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和住黔全国政协委员们已铆足干劲,为把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宏伟蓝图更好转化为路线图和施工图,继续贡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力量。

  春风拂过广袤大地,行进的中国阔步向前,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大幕开启。3月3日,出席全国两会的贵州代表委员肩负着4000多万贵州儿女的重托,从贵阳启程乘机飞抵首都北京。

  全过程人民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达,落实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每年两会,都是各位代表委员集中“交作业”的时间。过去一年,田间地头,街头巷弄,医院学校,工厂矿区……处处活跃着代表委员的繁忙身影,处处留下了火热履职的实践。

  从新型工业化塑造新优势,到新型城镇化铺展新答卷;从黔货“出大山”,延长山地农业产业链,到游客“上春山”,激活文旅新消费潜力;从学业、就业、创业、职业“业业关情”,到看病、就医、养老、社保“件件上心”……当桥梁、做纽带、聚合力,心中揣着人民,脚下的步伐才如此坚定有力;奋斗拥抱梦想,春天的盛会才如此令人瞩目。

  新的愿景,标定前行路标;新的奋斗,激荡神州万里。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立足新起点,各位代表委员如何心系“国之大者”、身系“省之大计”、情系“民之大事”,在民主的殿堂为国献策、为民立言,贵州儿女热切注视,社会各界全程关注。

  共赴春天之约,共聚实干伟力。我们期待,各位代表委员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职尽责,当好群众“代言人”、做好百姓“传声筒”、画好最大“同心圆”,让党心民心同频共振,政声民意交融共鸣,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强劲力量。